close

  今年6月就將從溫州醫科大學畢業的陳忠探每天都很忙碌,他不是在忙著找工作,而是在忙著經營自己的生意。陳忠探在校園裡創辦的90購食品屋每月的平均營業額近10萬元,在整個溫州醫科大學擁有3000名左右的會員,其中1000多人是充值會員。
  團隊的其他3名主要成員也是今年畢業,因為生意比較紅火,他們決定畢業後繼續在校園裡經營食品屋。陳忠探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我們即將把業務從學校的茶山校區拓展到學院路校區,雖然學院路校區位於市中心,房價、物價成本偏高,但經營上沒有問題。”
  面對今年有727萬畢業生的“更難就業季”,有不少畢業生像陳忠探一樣,選擇畢業後創業。
  像養孩子一樣把項目繼續做下去
  2013年從淮陰師範學院畢業的魏揚揚和同學創辦了力思克工作室,主要從事移動互聯網方面的開發工作。
  “從大三開始,我們組建了一個五人團隊,其中有兩名技術人員,兩名營銷推廣人員和一名美工,還有大量的網友支持我們,所以我們把這個項目一直運營到現在。”魏揚揚之前擺過地攤,發過傳單,做過兼職,從組建團隊開始,他才有了為事業而奮鬥的感覺。 魏揚揚眼下最大的困難就是缺乏資金,“想要積累更多客戶,就要擴大宣傳力度,而我們把大部分資金都用到了技術研發上,營銷的成本就得降下來。”
  大學生創業團隊缺乏資金的現象比較普遍,陳忠探表示:“我們從成立團隊到擁有校內第一個門店,整整花了3年時間,現在想要進駐其他學校,但缺乏開店的資金是第一大困難。”
  隨著電子商務對市場的衝擊越來越大,陳忠探一直在尋求業務上的突破,“我們的戶外俱樂部也已經成功地經營起來,大學生對這個項目也很感興趣。”
  在大學里就開始運營的項目,往往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資源和人脈,即使目前有一些困難,但創業者仍然有信心堅持下去。2012年從吉林農業大學畢業的王彪,已經把他的創業項目運營了兩年。他主要是根據客戶的需求開發產品,“這個項目也是從上大學時開始做起,越做越好,越做越捨不得放棄,就像養孩子一樣。”
  畢業後把創業的接力棒傳下去
  江西師範大學的陳莉莉曾經擔任學校的KAB大學生創業俱樂部主席,今年畢業的她已經順利考取了本校的研究生,而她一手打造的創業項目也傳給了其他同學。
  陳莉莉原來經營的是微信水果店。“用微信賣水果成本較低,投資較少,項目的可行性高,而且客戶就是在校大學生,我掌握了一定的客戶資源。”不過她也面臨很多挑戰,因為大部分學生還是習慣到實體店中買水果,並且校園賣水果的攤點很多。由於想考研,陳莉莉覺得精力有限,就把項目轉給了同學。她說未來會先工作積累經驗和資金等資源,最終還是會選擇創業。
  曹傑馬上要從哈爾濱工程大學碩士畢業,他選擇了就業,而他在2012年創辦的校攤網則傳給了一名學弟繼續運營。校攤網是一個面向哈爾濱工程大學師生開放的在線訂餐、擺攤、手遞手交易平臺,“雖然沒有很高的收入,但能夠基本維持網站的運轉,並且在校園裡也積累了一定的口碑”。曹傑認為,經過3年的經營,目前網站發展的瓶頸還是資金不足,很難將其擴展到其他高校,也就無法獲得更多的關註量和廣告收入。
  接手校攤網的程凡曾經與曹傑合作在校園裡賣過考研書籍,他認為,學長傳給自己的這個創業項目還是有發展前景的,他會努力把項目經營下去,併在自己畢業後把項目像接力棒一樣繼續傳遞下去,讓校攤網成為同學們實踐創業的平臺。
  畢業了,創業的舞臺更大了
  潘顯兵早已是安徽科技學院的創業名人,大二那年他用自己打工和借來的錢去山東的幾個蝗蟲養殖基地調研和學習,後來租用了磚窯廠的一塊30畝廢棄土地作為養殖基地,2013年3月,他與山東一家蝗蟲企業簽訂了合同,開始了蝗蟲養殖。
  今年畢業的潘顯兵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創業,同時還開發了養殖大雁的項目。“養殖大雁就是想增加產業鏈,這樣能降低創業的風險”。 增加產業鏈,遠沒有潘顯兵說得那樣輕巧。今年4月10日,潘顯兵新購了500只大雁,由於沒有養殖經驗,加之遭遇接連20多天的陰雨天氣,幾天時間就死了400多只,經濟損失達4萬多元。不服輸的潘顯兵向親朋好友借了幾萬元,又去買了500只大雁。總結之前的失敗經驗後,他在養殖場里嚴格執行防疫、殺菌、消毒,現在的大雁沒有出現一點問題,而且長勢良好。
  畢業後繼續創業,而且把握優勢更有針對性創業的不止潘顯兵一個人。同為該校今年應屆畢業生的段昌強把自己的攝影工作室轉給了學弟,轉而註冊成立德清友農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準備從事農業技術開發、水產青蝦種苗的培育及青蝦銷售。
  “我們有一定的優勢,比如得到高校和縣水產站的支持,能夠提高繁育技術,培育優良種苗,還免費為農戶提供技術支持,統一收購,保證農戶利益。”段昌強說,他與當地農民合作以合作社形式經營,目前擁有自主實驗田129.59畝,合作農戶土地目前近400畝。
  沒有經歷、經驗的人照樣敢創業
  雖然沒有豐富的創業經歷,但選擇了創業的畢業生也不少,今年從吉林農業大學市場營銷專業畢業的郭燕就是其中一個。
  “父母都是做生意的,從小就耳濡目染。”郭燕表示,得到父母支後持,她也做了詳細的市場調查,最後在學校大學城附近開了一家300多平方米的西餐廳,由於擔心經驗不足,她選擇加盟了一家成熟的品牌。“目前的困難就是人力不足,還有就是宣傳不到位,但這些都是可以解決的問題。”郭燕信心十足。
  四川托普信息技術職業學院畢業的梁靖明成立了成都視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主要為企業提供智能化IT解決方案。他在學校里接受過創業教育培訓,儘管沒有自己的創業項目,但一直跟著老師學習創業知識並參與創辦模擬公司參加各種創業比賽。畢業後,他遇到了幾個志同道合的伙伴,就一起創辦了現在的公司,雖然公司也面臨諸如訂單市場轉換率低等問題,但他表示,後續馬上有項目要啟動,會讓公司業務上一個臺階。
  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的曹野馬上面臨畢業,他在今年4月申請創立了黑龍江省牧野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雖然在大學期間沒有創業經歷,但他曾經兩次參加創業培訓,還在學習中瞭解國家關於大學生創業這方面的優惠政策。曹野對記者說,創業需要很強的實踐性,可以在實踐中不斷學習,並把在學校里所學的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創業可以讓我的內心想法得以實現,所以就做了,也沒有什麼太忐忑、太糾結的。”  (原標題:創業的種子在畢業時發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zbkwn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